紅小豆又叫赤豆(學名: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et Ohashi):一年生直立或纏繞草本,高可達90厘米,羽狀復葉;托葉盾狀著生,箭頭形,小葉卵形至菱狀卵形,全緣或淺三裂,兩面均稍被疏長毛。花黃色,花梗極短;小苞片披針形,花萼鐘狀,旗瓣扁圓形或近腎形,翼瓣比龍骨瓣寬,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莢果圓柱狀,種子通常暗紅色或其他顏色,長圓形,種臍不凹陷。花期夏季,9-10月結果。
中國南北均有栽培。美洲及非洲的剛果、烏干達亦有引種。種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干豆含蛋白質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
赤豆是一年生、直立或纏繞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植株被疏長毛。羽狀復葉具3小葉;托葉盾狀著生,箭頭形,長0.9-1.7厘米;小葉卵形至菱狀卵形,長5-10厘米,寬5-8厘米,先端寬三角形或近圓形,側生的偏斜,全緣或淺三裂,兩面均稍被疏長毛。花黃色,約5或6朵生于短的總花梗頂端;花梗極短;小苞片披針形,長6-8毫米;花萼鐘狀,長3-4毫米;花冠長約9毫米,旗瓣扁圓形或近腎形,常稍歪斜,頂端凹,翼瓣比龍骨瓣寬,具短瓣柄及耳,龍骨瓣頂端彎曲近半圈,其中一片的中下部有一角狀凸起,基部有瓣柄;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近先端有毛。莢果圓柱狀,長5-8厘米,寬5-6毫米,平展或下彎,無毛;種子通常暗紅色或其他顏色,長圓形,長5-6毫米,寬4-5毫米,兩頭截平或近渾圓,種臍不凹陷。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赤豆主要含蛋白質、糖類等營養成分。種子供食用,煮粥、制豆沙均可。干豆含蛋白質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營養成分:每100g赤豆中含蛋白質21.7g,脂肪0.8g,糖類60.7g,粗纖維4.9g,鈣76mg,磷386mg,鐵45mg,硫胺素0.43mg,核黃素0.16mg,尼克酸2.1mg。賴氨酸:氨基酸中賴氨酸含量較高。其他:赤豆尚含三種結晶性皂苷。
【傣藥】兔丙眼(德傣):種子治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瘍癰腹痛,癰瘡腫毒;花治瘧疾,痢疾,消渴,痔漏下血,丹毒,疔瘡《滇省志》。
【傈僳藥】魯普咱:種子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瘡瘍腫毒《怒江藥》。
種子(赤小豆):甘、酸,平。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紅色赤豆入藥治水腫腳氣、瀉痢、癰腫,并為緩和的清熱解毒藥及利尿藥;浸水后搗爛外敷,治各種腫毒。 赤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赤豆有利水消腫,解毒療瘡作用,對于水腫脹滿,濕熱黃疸,癰腫熱毒等均可應用。但又各有所偏,赤豆擅長利水祛濕,故水腫,瀉痢黃疸多用之。
該品粗粉1g,加對70%乙醇10ml,沸水浴上加熱20min,冷后濾過,取濾液0.2ml,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2-3滴、硫酸1-2滴,顯黃色,漸變為紅色、紫紅色。(檢查三萜皂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