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屬于豆科。別名青小豆(因其顏色青綠而得名)、菉豆、植豆等,在中國已有兩千余年的栽培史。原產地在印度、緬甸地區。現在東亞各國普遍種植,非洲、歐洲、美國也有少量種植,中國、緬甸等國是綠豆主要的出口國。種子和莖被廣泛食用。綠豆清熱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綠豆湯是家庭常備夏季清暑飲料,清暑開胃,老少皆宜。傳統綠豆制品有綠豆糕、綠豆酒、綠豆餅、綠豆沙、綠豆粉皮等。其實綠豆還有一種的顏色,黃色的,這種品質很稀少,目前只在江西鄱陽看到,外表黃色,豆皮比綠色更薄,營養更佳!
每100克綠豆中含有蛋白質23.8克,碳水化合物58.8克,脂肪0.5克,鈣80毫克,磷360毫克,鐵6.8毫克。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和尼克酸及多種礦物質元素。
綠豆所含蛋白質主要為球蛋白,并含有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在所含磷脂中有磷脂酰膽堿、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絲氨酸等成分。
含蛋白質(主要是球蛋白類)、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C。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 chol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 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菸堿酸、葉酸,礦物質鈣、磷、鐵。所含蛋白質主要為球蛋白,其組成中富含賴氨酸、亮氨酸、蘇氨酸,但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比較少。如與小米共煮粥,則可提高營養價值。綠豆皮中含有21種無機元素,磷含量最高。另有牡荊素,β-谷甾醇。每100克綠豆中含蛋白質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熱值332千卡。
綠豆的藥理作用為降血脂、降膽固醇、抗過敏、抗菌、抗腫瘤、增強食欲、保肝護腎。
綠豆粉有顯著降脂作用,綠豆中含有一種球蛋白和多糖,能促進動物體內膽固醇在肝臟分解成膽酸,加速膽汁中膽鹽分泌和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
綠豆的有效成分具有抗過敏作用,可輔助治療蕁麻疹等過敏反應。綠豆對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綠豆中所含
蛋白質、磷脂均有興奮神經,增進食欲的功能。綠豆含豐富胰蛋白酶抑制劑,可以保護肝臟,減少蛋白分解,減少氮質血癥,因而保護腎臟。
抗菌抑菌
1、綠豆中的某些成分直接有抑菌作用。通過抑菌試驗證實,綠豆衣提取液對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根據有關研究,綠豆所含的單寧能凝固微生物原生質,可產生抗菌活性。綠豆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質可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抗病毒作用。
2、通過提高免疫功能間接發揮抗菌作用。綠豆所含有的眾多生物活性物質如香豆素、生物堿、植物甾醇、皂甙等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的數量或吞噬功能。有實驗用補體致敏酵母血凝法檢測綠豆對正常及環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紅細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綠豆可以抑制環磷酰胺誘發的小鼠紅細胞功能低下的作用。
降血脂
有人用70%的綠豆粉或發芽綠豆粉混于飼料中喂兔,結果發現對實驗性高脂血癥兔血脂(總膽固醇及β-脂蛋白)的升高有預防及治療作用,進而明顯減輕冠狀動脈病變,有人將綠豆水醇提取物拌入飼料喂養動物,連續7天,證實對正常小鼠(生藥100g/kg·d-1)和正常大鼠(生藥16g/kg·d-1)血清膽固醇有明顯降低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綠豆中含有的植物甾醇結構與膽固醇相似,植物甾醇與膽固醇競爭酯化酶,使之不能酯化而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并可通過促進膽固醇異化和/或在肝臟內阻止膽固醇的生物合成等途徑使血清膽固醇含量降低。另外,大豆球蛋白被實驗證實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綠豆的球蛋白是否有同樣的作用值得探討。
抗腫瘤
有實驗發現,綠豆對嗎啡+亞硝酸鈉誘發小鼠肺癌與肝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另有實驗證實,從綠豆中提取的苯丙氨酸氨解酶對小鼠白血病L 1 2 1 0細胞和人白血病K 56 2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隨酶劑量增加和作用時間延長,抑制效果明顯增加,同樣作用48h,0.7U/ml的酶其抑制率分別為52%和14.1% ,當酶增加為3.5U/ml,可分別達77.1 %和5.8% ,而以0.2 0%、1.0%、2.0%、4.0%、6.0%、10.0%的酶作用于癌細胞72h,其抑制率分別為25.8%、40.0%、55.3%、72.6%、77.9%、82.9%。